【舞院/附校新闻】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双优建设谱新篇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我校“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和“双优”建设工作,近日,我校特邀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水苗族芦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广西民族管弦乐学会芦笙专业委员会会长 、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贾征老师走进课堂,开展为期两周的“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特色教学活动。
此次活动以芦笙技艺为载体,意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生活,构建“课程育人 + 文化传承”的双优建设模式。通过这一举措,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助力非遗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重焕生机,助力非遗文化的校园活态传承,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勃勃生机。
非遗传承人贾征老师进课堂教学
此次的非遗进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手把手教技法、沉浸式悟文化”的互动形式。课程伊始,贾征老师从芦笙的音律调试讲起,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芦笙非遗曲目。他以自己根据芦笙非遗音乐创编的芦笙作品为教学载体,帮助学生完整掌握芦笙演奏技艺的核心要领,并指导男生系统学习高、中、低、小四种规格芦笙的演奏技法。与此同时,我校青年教师李芸锋将传统苗族“芦笙踩堂舞”进行创新发展,融入丰富的队形变化与互动,让传统的“芦笙踩堂舞”更具有观赏性和互动性,充分彰显我校青年教师在非遗活化传承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思辨的智慧。使传统“芦笙踩堂舞”更具观赏性与参与性,充分彰显了我校教师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等领导与我校领导一同观看歌舞表演
南湖公园分会场演出现场
新闻播报及平台流量展示
与前几次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不同,此次活动恰逢广西三月三我们的非遗课堂成果,应邀在2025“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主会场、南湖分会场等多个平台进行展示。附校学子身着靓丽的苗绣服饰,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完美呈现了笙歌起舞的经典场面,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吸引了央视新闻、广西新闻、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39万次,成为三月三会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5“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演出现场
附校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成果斐然成效显著,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领域实现多维突破:既为学生成长注入传统文化基因,激活学校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更通过创造性转化构建起“非遗传承+专业教育+艺术实践”三维育人体系,充分展现了“课程 - 成果 - 实践”的教学链。不仅铸就我校非遗传承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优势,更为“双优校”创建植入民族文化密码,形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教育新范式。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非遗课程体系建设,让更多传统技艺走进课堂,为培养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肥沃的实践土壤。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文化自信自强培育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校领导与学生合影
图片:央视新闻、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李芸锋
文字:李芸锋
编辑:蓝靖程
一审一校:刘旭东 林飞
二审二校:邓敏
三审三校:冯丽霞 韦金玲
用户登录